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[工具]toolbox_graph_dijkstra算法
阅读量:6568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4

本文共 214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
 

dijkstra:计算图的最短路径。

相关代码:

 test_dijkstra.m:实现了dijkstra算法,生成一个20*20的网格,分别对网格的边赋予权值。然后从序号为200的顶点出发到达序号为90的顶点。最终得到的结果为找到序号90的顶点的路径。调用了gen_square_graph,preform_dijkstra,perform_dijkstra_path_extraction,plot_dijkstra方法,分别实现生成m*m的图,dijkstra算法,提取路径和显示。

 

gen_square_graph.m:生成边为n的图。源自http://www.mathworks.com/matlabcentral/fileexchange/5355-toolbox-graph/content/toolbox_graph/load_graph.m

  function [A,xy] = gen_square_graph( n, connectivity )

  参数说明:n——生成的图的边的长度;

    connectivity——默认为4,也就是{[-1,0], [1,0], [0,1], [0,-1]}中的点构成的正方形;

            设定为8时,倾斜方向也可以相连。

  输出:A——n^2*n^2的邻接矩阵,记录顶点间的连接关系。

    xy——n^*2的矩阵,记录顶点的位置信息。(其中n为上面的参数n,而非顶点个数,顶点个数为n^2)

 

preform_dijkstra.m:实现dijkstra算法。主要思想为找到从起始点到所有其他顶点的最短距离。为稀疏矩阵提供更加快捷的实现方法:perform_dijkstra_fast。

  function [D,S] = perform_dijkstra(W, start_points, options)

  参数说明:W——权重矩阵,W(i,j)表示从i顶点到j顶点之间的距离。

    start_points——起始点。

    options——end-points:设定终点。

          use_mex:是否使用C语言产生的mex文件。

  输出:D——n^2*1的向量,记录到起点的距离

    S——描述状态,dead = -1,open = 0,far = 1.也就是说已到达顶点为-1,即将到达顶点为0,为到达顶点为1(为1的顶点即为上述D中Inf的顶点)。

 

preform_dijkstra_path_extraction.m:提取dijkstra算法所得到的路径。

  function path = perform_dijkstra_path_extraction(A,D,end_points)

  参数说明:A——上述使用gen_square_graph方法生成的A矩阵。

    D——上述perform_dijkstra得到的D向量,记录到起点的距离,大小为n^2*1.

    end_points——终点。

  输出:path——输出路径。为经过的顶点序列号。

 

plot_dijkstra.m:画出结果

  function plot_dijkstra(A, vertex, S, path, start_points,end_points, options )

  参数说明:同上述参数

  输出:如下图

 

红线表示最短路径,蓝点表示dijkstra算法计算了距起点距离的点,红点为分界线,黑点为Inf。分别对应perform_dijkstra中的输出S的三种状态值。

 

一点思考:如果用在三维中求测地距离,那么就需要先将.off文件转化为graph,并求出顶点间的距离(也即权重),然后就可以用dijkstra算法求出没两个顶点之间的测地距离。相比于上面的求解,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计算三维模型顶点间的距离:首先计算邻接矩阵A,当两顶点相连则为1;然后计算权重矩阵B,也即欧式距离矩阵;最后preform_dijkstra即可得到测地距离矩阵。下面是对正八面体进行试验的代码:

 

clear;

[vertex,face] = read_off('test.off');
A = triangulation2adjacency(face,vertex);

B = zeros(size(A,1),size(A,2));

for i = 1:size(A,1)
for j = 1:size(A,2)
if(A(i,j) == 1)
%B(i,j) = sqrt((vertex(1,i)-vertex(1,j))^2+(vertex(2,i)-vertex(2,j))^2+(vertex(3,i)-vertex(3,j))^2);

B(i,j) = sqrt((vertex(:,i)-vertex(:,j))'*(vertex(:,i)-vertex(:,j)));

end
end
end

[D,S] = perform_dijkstra(B, 2);

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sipin/p/4360860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html转义符 xsl转义符
查看>>
搭建lnmp环境
查看>>
虚拟化 - 每天5分钟玩转 OpenStack(2)
查看>>
LVM 类型的 Storage Pool - 每天5分钟玩转 OpenStack(8)
查看>>
svn命令行 批量添加(add)所有新增文件
查看>>
我的友情链接
查看>>
ajax 跨域请求,每次会发送两个请求?
查看>>
JavaScript改变 HTML 内容
查看>>
IPv6过渡技术
查看>>
内核调度进程的机制
查看>>
c语言指针和数组的学习总结
查看>>
HTTP协议缓存
查看>>
ELK环境搭建及client配置
查看>>
python-68:BS4获取多个标签的文本
查看>>
Web系统大规模并发——电商秒杀与抢购
查看>>
springMvc时间格式化
查看>>
JS重复引用也会导致错误
查看>>
springMVC整合shiro权限框架示例与实践
查看>>
npm安装bower时报错 我已解决
查看>>
c#中ref与out的区别
查看>>